蚓代表什么生肖?

茅立君茅立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龙”、“凤”、“蛇”在古书中都被称作“神虫”,可见其地位之高。而蚯蚓作为无鳞之鱼,被看作是“龙”的化身,有“灵虫”之称。 《礼记·月令》中有:“季夏之月,蚯蚓结,萍始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形容的是农历六月的情况——“蚯蚓结”、“大雨时行”。这里将“蚯蚓结”与“大雨时行”相提并论,都认为是夏季来临的象征。而在立春之日,古人所说的景象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蚓解雪”(《礼记·月令》)。可见,在古人的意识里,“蚯蚓”是与“冬”、“寒”联系在一起的。

在宋代张君房的著作《云笈七签》中有一条神虫的名字叫“昆虫”,形如蚯蚓,但“身长数丈,色赤,头上有一角”(该书卷五十四)。这似乎是一个结合了“龙”、“凤”和“蚯蚓”特征的神物。 而明代罗洪先著的《周易参同契阐幽》一书中称:“盖物生于二气,成于五行,故天地万物,无有不生,而亦无所不包……”显然,他是把自然界的生物全都纳入了易经的卦象之中加以解释。在该书的附图中,“太极”之下是阴阳两鱼,两鱼之间是三爻组成的乾卦,象征天;而在坤卦之下的图式则是一阴一阳两个鱼形变成了两条曲线,构成了一个《易经》中的未定义的卦——既济。这个既济之后,两鱼之间出现了四个爻,构成一个小乾坤。而在这小乾坤之上是一个完整的《易经》八卦符号。这四爻的位置上分别绘有一只蜈蚣、一条虫子(即蚯蚓)和三条鱼。

禹轶中禹轶中优质答主

在十二生肖中,属蛇人又称属蚓人。《说文解字》对蛇字注释为“从虫厸声”,从虫则说明蛇本为属虫类之物。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蛇的称呼有很多叫法,如虬、蛟、虺等,而“蚓”是其中很突出的一个字。从“虫而蛭者为蚓”(《说文解字·虫部》)一语可知,“厸”即“蛭”,蛭俗称水蚂蝗,故“厸”字是“蛇而蚂蝗之貌”。但“蚓”字从虫从厸,因此“蚓”字的字面之义应是“像蛭一样的虫”。

从十二生肖属相来源考察,在十二生肖中,鼠、牛、虎、兔、马、羊、鸡、狗、猪这九种生肖在《诗经》《周礼》等书即已出现,只有龙、蛇、猴三种生肖的动物没有,《韩诗外传》(西汉韩婴撰)开始并举十二生肖,故有的学者认为十二生肖是汉代才形成确定的。所以以字源分析,蛇字出现较晚,而“蚓”字出现较早,故以“蚓”指代蛇(十二属相之一)。

十二生肖中的“蛇”,古代称为“蚓”。《易林·屯之无妄》:“千岁之蚓,为蛇所惮。”指千岁的“蚓”是比“蛇”还厉害的动物。唐代贾公彦解释《周礼·春官宗伯·大史》中的“虫”时说“此虫谓蚯蚓也,周之姓。以周代生在辰,辰为虫……周代之生是蚯蚓。”这是说明“蚓”与“蛇”本可相互指代。“蚯”字在《后汉书·方术列传·甘君》、《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皆以“蚯”字记录“蚓”。

古代阴阳五行之学认为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巳(sì)属火,“以虫类当之。古者,虫字与龙字通”。龙蛇之类之虫是巳支属火的动物。汉代《说文解字·部》中说:“巳,姒姓,巳也。”引申为已有。《广韵·止韵》:“巳,巳婚,巳嫁矣。”(也有解释:巳是属蛇)十二地支中,子午为南北正向(南北回归线),卯酉为东西正向(即地球赤道)。午南正向之南及卯酉正向之东的合围范围是一年四季“热极之地”。

“蚓”字由“虫”和“蛭”构成,“蛭”就是水边的一种小虫,即蚂蟥。地支中的巳字既表示度数,也表示方位,巳字方位是南偏东一点(即:南东南)。所以《说文解字·虫部》说:“以东北之恒气所钟也。恒气既热,有蚯蚓、蜥蜴之物,生于地中。”说明巳字是十二度之一(度是地球上纬度与经度的合称),巳位是南偏东一点的地区。“恒气既热”是指巳位是“热极之地”。因此,形似蚂蟥的“蚓”(即蛇)等虫类(热极之地之虫)是巳位的神物。人们把十二生肖中的“蛇”称为“蚓”,在命名时使用了“从巳从水”(即南东南之极热地区所产生的水边小物)的字形。

《说文解字》“从巳、从水”的小物——是蛇吗?

“巳(sì)”字由“已”与“巳”叠加而成。“巳”(音与“已”同)字表示太阳已经升起后“热光尽出”之象,是表示热极的地区之一。“已”字表示太阳已经升起之极之处。所以,蛇(蚓)是巳位的动物(巳字是表示度的单位)。巳位是极热位置与极热地区,巳字是十二地支之一。《说文解字》中解释:“已,已者,词已足也。凡已之属,皆从已。巳,巳时也。”可见,巳字是表示时间的别字。(也有解说:已者,词已足也。凡已之属,皆从已。巳,北巳,巳时也。)

巳,是十二地支之一(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