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是古人根据物质在自然界分布的特征而抽象出来的五种元素,用来表示宇宙万物的构成和相互关系。这五个自然界的元素被赋予特定的符号后,又形成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五方),每方都有对应的颜色,而且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因此就有了金木水火土阴阳中五个子系统,也就是: 西方为金,其色白,属阳; 南方为火,其色红,亦属阳; 东方为木,其色青,属阴; 北方为水,其色黑,亦属阴; 中方为土,其色黄,属阳。 中央戊己土,四维乾坤艮巽木,正谓“土居中央”、“四柱有根”。
《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的“阴阳”就是说的五行中的阴阳: 水为阴,火为阳;木为阳,金为阴。还有一句话叫“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这是讲五行相生相克的用法,也可以用来养生。比如肝虚可以用甲木来补,因为木生火,心火要温暖肝脏,同时要避免肝火太旺伤其他脏腑。心火太过就用癸水滋阴,因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才是健康之道。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中国自古就有“五行”学说,所谓“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行学说强调整体概念,具有将一些自然事物和现象划分为五类的归类方式,用以阐述和说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人体与自然现象的认识;同时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各脏与自然界的五种物质类比,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相互作用,运动变化而成的。五行学说以朴素的唯物论为哲学基础,即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被称之为“土”,如土地、谷物、果实、矿产等,“土”经过生化作用,发生各种性质和各种形态的物质转化,即生化为五种不同的具体物质形态,这些物质形态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物质,因其为“土”本性而生化而来,故称之为“行”。“五”表示数,“土”生化“五行”,亦即“土”生化一切事物的本性。所以,五行,有五材,五德五运五常乃至五常五行等称谓,它是一切事物的总纲。
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哲学思想。不仅渗透到古代医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还影响到政治、伦理、文化、军事等社会学科,成为古代的系统思维学说,是古代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