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会裁员吗?

权赫权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9年,全球各大银行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都在今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调动。 其中,最大动作的高盛,在今年先后裁减了约4000名员工,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6%!

高盛之所以这么“狠”,与其业务转型有很大关系。作为老牌投行,高盛近些年在交易业务上的投入和收入都有所下降,为了聚焦利润更高的投资银行业务,不得不做出裁员的决定。 同样因为业务调整,裁员规模达到千人的还有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这几年,美银美林的收入一直在下滑,从2015年的288亿美元减少到去年的239亿美元;盈利能力也大幅减弱,去年只有78亿美元的净利润——远远低于之前的119亿美元。

除了大方向业务调整导致裁员外,一些具体的人事变动也和业绩有关。比如负责欧洲业务的Ewan Kirk就在近期被调往了东京,担任东亚区负责人。 据称,Kirk的离开与英国脱欧后的客户布局有关。作为在欧洲经营了多年的银行,高盛必须重新考虑自己在英欧两地的业务分配,而Kirk的被撤似乎也意味着,高盛将缩减其在英国的业务。 在中国的业务方面,由于高盛一直把中资行当作主要客户,并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所以暂时不会收缩在中国的业务。但若果真出现国际形势变化,高盛也可能通过关闭中国大陆办公室的形式来节省成本。

不过,对于中资行来说压力反而更大。一方面要应对外资行可能实行的价格战,另一方面还需防范内部腐败现象。 前不久,中国央行发布《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框架》显示,2007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年均增速为16.5%,高于GDP的增速;同期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信贷占比平均为72.8%,远高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水平。过高的信贷占社会融资比重,无疑会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

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虽然目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不良资产处置的难度却在增加。同时,随着国有大行开始上市,财务信息的披露更加透明,以往在银行系统中以不良资产量衡量风险水平的办法可能会逐步取消,金融机构面临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贝豪贝豪优质答主

2018年10月,一份落款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的《关于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续签经济补偿征求意见书》从网上流出,这份文件是该行武汉沌口支行向合同员工发出的,文件显示因业务发展需要,中国银行武汉沌口支行将“由网点转型为销售示范区”,为了适应新的业务发展需求,需要对员工结构进行调整。

因此,对于“与本行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距法定退休年龄超过10年”(俗称“双困员工”)的合同员工,银行将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并提供“N+1”的经济补偿(补偿金以员工上一年度的应发工资为基准,按工作年限一年补偿一个月,工作15年以上最多补偿24个月,再加上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即N+1)。

这则消息迅速在银行人中间传播开来,大家对于该员工“双困员工”的身份、补偿金的计算方式等争议不断。

虽然中行湖北省分行在接受媒体报道时表示该文件“属于该支行单方面行为,不符合省分行相关规定”,但这一事件也让“双困员工”问题进入了更多人视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