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实行金本位吗?

厍菲儿厍菲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金本位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给金本位制的定义是: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国货币之间只允许进行货币兑换,且兑换的基础必须是黄金或白银。 在金本位制下,一国政府的财政预算和收入、支出都要得到人民的许可;政府开支必须以税收和发行公债来加以弥补而不得向中央银行借款,否则就违反“财政纪律”。 一国的外汇储备只能由外国货币和黄金两种资产构成。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制度都是金本位制。 当然,我国现在不是金本位制国家了。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后,以人民币为法定货币。但这是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事。那么,20世纪上半叶,我国是否实行过金本位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在清末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05年至1935年的北洋政府时期,曾经施行金本位。 但这不是简单的“复归金本位”。因为此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近代早期,中国曾长期是东亚乃至世界上的贸易和投资中心,自鸦片战争后就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力日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取代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到30年代,日本成了世界经济中一个重要的资本输出国,而中国则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后产能国家——这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币改”和解放后的“银弹攻势”埋下了伏笔。

在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崛起,西方市场萎缩,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大量举借外债,甚至包括向日本借款建造飞机和军舰。这些贷款大多是以国库黄金和白银作抵押的。

为了促进外贸,1929年开始北洋政府还陆续抛售黄金,以充实外汇。这些举措使中国对外负债总额在1936年时达到顶点,据估算约达3亿美元之巨。(参见郭建英《旧中国外汇管制研究》) 为了稳定汇率,同时为了偿还债务,从1927年到1935年间,天津、上海等地相继出现了“平准基金”,以国库贵金属储备为基础,收购外汇,平抑浮动汇率。

这些政策和做法与战后欧美主要依靠国债和财政赤字,将本国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的做法截然不同。它们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调节作用,使汇率趋于稳定。但是,这种做法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它使中国在实际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背负着沉重的利息负担。(见张五口镇《中国外汇政策的历史演进》)

范雪敏范雪敏优质答主

金本位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具体说是货币的发行以黄金为准备,国内流通的货币和国外流通的货币是统一的,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可以自由融化,以实现货币与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黄金可自由输入与输出国境等。 金本位在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得到普遍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实际上瓦解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1973年3月,美国宣布不按35美元兑换一盎司的官价向任何国家中央银行出售黄金,终于完全废弃了金本位制。

硬币铸造有成本,如果硬币的金属价值与其标价相等或者超过其票面价值,显然得不偿失。在金本位时代,黄金的生产和流通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纸币作为国家信用的象征出现后,流通中纸币代替金银币并为金银币担保,并逐渐代替金银币成为国民财富的价值尺度,成为通货。金汇兑本位制就是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制度,当时一些国家的纸币通过外汇间接与黄金挂钩。30年代大危机之后,各国货币相继脱离了与黄金的联系。布雷顿森林制下各国货币与黄金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与美元挂钩,在1971年8月宣告终止黄金兑换之后,黄金与货币之间就不存在直接联系了。

目前流通的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不代表也不保证兑换一定重量的贵金属,仅仅根据政府法令发行并流通强制使用。所以,纸币是政府信用货币,其流通基于政府权威或者政府担保,其本身没有价值。现在各国基本上采用的是纸币本位制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