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局有多深?
先给出答案吧,以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和行政权力分配格局,省厅以上(含省厅)的党委、政府领导,包括人大、政协的主要负责人,都是“深不可测”的。 可能有的人不信,但这是事实。 具体来讲呢,一个省的领导班子,如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省人大的主任和副主任,以及政协的主席和副主席,加上下属的各厅局长,大概一百多人。
这些人在工作中所涉及的方面千差万别,有管财政的,有管规划的,有管教育卫生的,有管交通建设的……但归根结底,这些人都要对党中央负责,要贯彻落实党中领导的决策。
而决策是什么?就是党在某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和工作任务。 那么,作为省一级的领导干部,你要明白你所在的部门在这一阶段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要完成哪些工作,达到怎样的目标。这就是你的政治任务,也是党给你的工作底线。
任何一项工作的展开,都有一个由上至下的推进过程。自上而下,首先要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然后才能向下落实和开展工作。
如果某个省领导的某项工作安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阻碍或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那么往往就可以找到该领导的背景和来历了。 举个例子: 某省要建设一条高铁,经过多方论证,决定修筑这条高铁。但是修建的过程中发现土壤结构问题难以解决,施工艰难,进度缓慢。
这时就有可能让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主管部门好好“反省”一下——是不是前期调研不够?是不是决策失误?从而给相关部门“施压”,催促进程。
当然,也有可能不是生态环境部门的问题,而是其他部门相互掣肘、不积极作为造成的。那么就可能换另一个角度去问责——比如经济部门认为项目资金没到位,不能开工;土地资源部门认为环评也没有做,不能动工——那么就要追根溯源,看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如果是下级部门作风拖拉、效能低下造成,那就通报一下,顺便提一提党的作风建设; 如果还是职能交叉、多头领导导致的工作迟缓,那就要请相关职能部门坐一坐桌子对面,商量商量如何解决。毕竟,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求之于制度之公正与效率,求诸于监督的力量来弥补缺陷。 至于有些朋友说的“深不可测”,我想指的是无法预测和理解上层领导的意图吧。 但是,领导的具体想法,也不是我们能够揣摩的。有时,可能只是因为上级领导看了一个新闻片段、听了某一句话,引发了其对于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就布置了相关的调研或工作。这种意外,也许是无法预测的。 但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还是要说,我们的制度是公正的,我们的领导也是一心为公的。
即使有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利谋私利,那也是极小的概率事件,因为监督无处不在。而且,我们可以相信,无论多么黑暗的制度,总有不怕黑暗的人,用坚定的信仰照亮前方。